观察宝宝大便性状,是了解宝宝消化状态的一条重要途径,也是调整孩子饮食的重要依据。
一、胎便
宝宝刚出生时,你会在他的尿布上看到黑绿色,像汽油一样粘粘糊糊的大便。由于新生儿的胎粪由羊水、粘液、皮屑和其他子宫里吸收的东西构成,没有什么味道,一般在两三天内排完,每天约3~5次。若生后二十四小时不见胎便,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,须及时诊治。
二、0~4个月
1、母乳喂养
新生儿胎便次数较多,月龄增加以后一天3~5次。一般无气味,可能有酸甜气味。便便颜色为金黄色、黄色或棕色。
新生儿的大便都比较稀,呈糊状或水样,可能有黏液或奶瓣。2~3个月以后,宝宝大便会慢慢变软、变厚,不干硬。
2、人工喂养
一天2~3次,基本上1~3天大便一次都属于正常范围。无明显臭味。便便颜色为淡黄色,如果奶粉含铁量高,可能呈绿色。
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要比母乳喂养的干燥,质地较硬,基本成形,为条状。但相对成人来说还是比较软的。
三、5个月添加辅食后
宝宝大便1~2天一次,基本上三天内一次都正常。大便形状慢慢过渡到成形。
添加碳水化合物以后宝宝的大便会有发酵的臭味,七八个月添加荤腥后会更臭。颜色变暗,受辅食影响。
四、异常大便
豆腐渣便:大便稀,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,有时呈豆腐渣样。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,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,如果孩子有以上的症状,需到医院就诊。
绿色稀便:粪便量少,次数多,呈绿色黏液状。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,这种大便也称“饥饿性大便” —你的宝宝没吃饱,这时只要给足营养,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。
油性大便:粪便呈淡黄色,液状,量多,像油一样发亮,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。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,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,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。
蛋花汤样大便:每天大便5~10次,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。多见于吃奶粉的宝宝。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,不必改变喂养方式,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。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,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。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。
臭鸡蛋便: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。宝宝蛋白质吃过量,或蛋白质消化不良。应注意配奶浓度、吃是否过量,可适当稀释奶液。如果已给孩子添加辅食,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,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。
水便分离:粪便中水分增多,呈汤样,水与粪便分离,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。对于病态的表现,多见于肠炎、秋季腹泻等疾病。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,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。
五、解决宝宝大便干燥
4个月以上的婴儿,可喝些果汁或菜汁。如萝卜、胡萝卜、芹菜等煮水喝,橙子、苹果、西瓜榨汁喝。宝宝太小,应先喝1~2勺,如没有异常,再逐渐加量。
宝宝满5个月,就应增加辅食,最好将菠菜、卷心菜、青菜、荠菜等切碎,放入米粥或麦片内同煮,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。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,可以促进肠蠕动,达到通便的目的。还可喂点香蕉、苹果等水果泥,有利于促进肠蠕动。
养成定时排便好习惯。一般来说,宝宝3个月左右,父母就可以帮助他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。每天早晨喂奶后,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时坐盆,并发出嗯嗯声,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。
做做婴儿操。运动量不够也会造成肠蠕动减慢,导致排便不畅。妈妈可以常帮宝宝做做婴儿体操;对大些的宝宝,可鼓励其自己练习翻身、爬行,或给宝宝一个球,和他一起玩。
适当地给宝宝按摩腹部:按摩左下腹,如果触及条索状物,轻轻地由上而下按摩,促使大便下行排出。
适当地按摩宝宝的肛门口也能引起生理反射,促进排便。
若便秘严重的话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给宝宝服用清热解毒、润肠通便的中药。
宝宝大便反映着他的消化和身体状况,家长若能解读宝宝大便中的健康讯息,有帮助早期发现宝宝的疾病苗头
最新吐槽